当前位置:
中央美院校报和新疆艺术学院校报 报道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 作者:央美宣传部·秦建平 | 发布时间: 2016-1-13 18:52:58 |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央美院校报和新疆艺术学院校报报道郝凝辉援疆事迹!
用激情激发创造力——中央美术学院援疆教师郝凝辉专访

“郝老师,我们只是想你了。”完成一年援疆任务的郝凝辉离开新疆艺术学院不过十天,手机里微信、短信全是同学们的“直接告白”。回到北京的郝凝辉更是难以释怀,心似乎一直还拴在那些想念自己的孩子们身上。

“他们真的需要我,我也想他们。”约了见面时,平时风趣幽默又侃侃而谈的郝凝辉,并没有太多话,只是一味地表达放不下新疆那些刚刚结束课程的同学们。看到他身边一直跟着一个默默不语的小伙子,问起来,才得知是刚从新疆专程来北京看他的学生。这位叫王强强的小伙,是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环艺班大三的学生,他说学校一放假,班上56名同学就选派他来北京,就是为了看看郝老师。“因为郝老师走的时候太匆忙,他们班没赶上送他,许多同学都哭了。”

眼前的淳朴景象、那些直接告白的话语,似乎有些不现实,有些渐行渐远又似曾相识,却真实地发生在一个“80后”、一个中央美术学院援疆的年轻教师身上。

跨专业的六门课

新疆艺术学院是中央美术学院援疆对口支援单位,多年来建立起来的良好援疆工作机制,一批批援疆干部老师热情投入的工作,对新疆艺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支持与支撑,特别是师资相对缺乏的设计等学科,中央美院的师资支援一定程度上成了新艺的“依靠”。去年初,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时尚学部主任的郝凝辉,接受了援疆任务,援疆“前辈”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对于郝凝辉来说是条件,更是压力。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他心目中“很大”的艺术学院,他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工作达到“前辈”们的水平、“符合中央美院的身份”、不给学校“丢脸”。

“为什么来新疆?为新疆做了什么?走后给新疆能留下什么?”中央美院选派的副校级援疆干部、担任新疆艺术学院副院长的边恺提出的这三个问题,让他意识到如果只做到“不丢脸”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面对新疆艺术学院分配的《网页设计》、《UI设计》、《动画设计》、《家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五门本科生课程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一门研究生课程,虽然来之前做了充分准备,郝凝辉还是感到“鸭梨山大”。在美院他主持讲授的只有《家具设计》,其他几门课程,他只能凭借自己博硕士研究生读书阶段接受和研究的专业知识,“现学现卖”了。除此之外,他还必须做好与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接轨的功课,让自己的教学更接地气。

他深知新艺师资的匮乏和学生们对来自最高美术学府老师的期待。为了对得起学生和自己既定的目标,郝凝辉几乎把所有上课之外的时间用来准备跨专业的课程了,每天都要熬到夜里一两点。就连大家热衷购物的大巴扎,他一次都没有去过。

面对“求知若渴”

这位教了十年书的年轻老师,他多少习惯了课堂上一些同学的倦态。为了达到自己要求的高标准,他的课程采取“末位淘汰”,最后一名的成绩只能是不及格,可以选择重考,如果再不及格,就只能挂科了。他在《UI设计》的第一堂课上就立下了如同“饥饿游戏”的“生死状”,如果不接受“末位淘汰”,可以选择退出。结果数字媒体专业全班28名同学无一退出,全部签下了“生死合同”。接下来的《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全部是同样的节奏,有的班多达56名同学。这令他感到意外,面对淘汰压力,以往在美院选择退出是正常现象。眼前同学们的摩拳擦掌,让他感到的已经不是压力,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一堂课,我们便被他洗脑,签下了求学生涯的第一份‘生死状’——数字媒体班正式开启‘高逼格’模式:淘汰模式、团队模式、原创模式。”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课堂感想。就这样,他高起点开启了自己的授课模式。清华求学、美院传道、欧洲调研,他挖掘自己身上的经验、智慧和能量,为了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开创探索最能让学生学到手又能激发他们思维与创造力的教学方式。

他参照跟随美院赴欧洲调研的经验,借鉴首届“毕业季”的模式,从课程一开始就设计了全方位展示作业、展示学习创作成果的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呈现效果,有的在教学楼的空间展示,有的在校内美术馆展示。三周的上课时间,从第一堂课就要动脑子想,课程结束要拿出怎样的成果?可以说,上郝老师的课每一天都是紧张的。郝凝辉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把自己当成设计师看,自己的作品、创作成果不仅仅要呈现给老师同学,要上线参赛、要展示给全社会,要经得起检验。他要求同学们必须坚持100%独立原创,小到icon图标、线框手稿,大到市场定位、用户分析。

这种被学生比喻为“魔鬼式”的教学方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与动力,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热情与创造力,“患有懒癌的我们自此满血复活,”他们“为了作业超负荷劳累,为了汇报展手忙脚乱,奋战在楼道与宾馆之间。但是,我们心甘情愿,青春无悔”。因为学校宿舍晚上12点熄灯,常常是画图到夜里两点电脑便显示“电量不足”,无奈之下,有的同学在附近的廉价七天酒店开了房间,“每晚一杯浓茶,为了完成作业,我不敢睡也舍不得睡。”同学们在自己的创作笔记中纷纷记录着郝老师带领下的“无悔青春”。

有一天晚上11:00多了,郝凝辉担心家具专业同学使用电动工具不安全,便想到去教室看看,眼前的景象让他难以置信:教室内灯火通明,全班同学在紧张的奋战中。郝凝辉一方面为同学的努力感到欣慰,同时也担心同学熬坏了身体。他想到了“叫暂停”,甚至宣布“生死状”作废,所有同学都不会挂科。可同学们停不下来了,这时候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为了自己的创作,为了自己的专业理想。郝凝辉为这些处于创作激情中的同学所感动,他带着货车和同学一起到郊外的工厂去采购材料,他与老板讨价还价,老板也被这位老师的真诚打动,最终让同学拿到了*********的价格。他拿出自己的上万元,为同学们购买了曲线锯、角磨机、手电钻、大量开孔器、热熔胶枪等加工设备和大量耗材,为美术系购买了两块高清背投屏幕。

两个轰动的展览

郝凝辉的课程开启了新疆艺术学院教学成果展示模式,不仅每门课结束后都要举办一次作业汇报展,同时,在学校各方面支持下,在校美术馆成功举办了《UI设计创新设计实践——学生作品展》、《概念书籍+概念家具学生作品展》。其中《概念书籍+概念家具学生作品展》以全新设计概念为主题,展出了视觉传达班的32名同学纯手工制作的32本原创书籍和环艺班43名同学以瓦楞纸为材料纯手工制作的1:1家具实物。

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课程汇报展,在当地带来了轰动效应。展览以开放的形式展出,打开大门欢迎社会各界参观,也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全社会对教学成果的检验。这些全新理念的设计产品不仅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更吸引了当地用人单位的视线。这些正在读大三的学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才,有些求贤若渴的企业迫不及待地与学生签下了聘用“预订”协议。新疆教育电视台对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

郝凝辉全新的授课模式对新疆艺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术系组织“道德讲堂”,专题学习郝凝辉先进事迹。

一年下来,超负荷的节奏中,郝凝辉收获的是从未有过的兴奋,那些彻夜奋战作业、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孩子们,那些淳朴友善的老师们,那片可以让他安静下来做事的热土,让他牵挂,让他眷恋。

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 秦建平/文
2016年1月13日

201611318232386.jpg
《概念书籍与概念家具设计》展览开幕式


2016113182425989.jpg
与参加展览的同学一起坐在自己完成的瓦楞纸家具上合影


页面提取
概念家具展上学生完成的瓦楞纸家具作品


2016113182526862.jpg
郝凝辉课堂上与同学互动


2016113182533843.jpg
为美术系购买和捐赠电动工具


页面提取自-支撑材料打印-33.jpg
郝凝辉深夜坐车三小时到郊区材料厂帮学生买材料


图片1000000000.jpg
学生作品


图片1.jpg

学生作品


图片15555555555.jpg
学生作品




央美校报



新艺校报


新艺校报


央美校报02.jpg